- ·广西东兴市有望成为进境景观树指定口岸
- ·金湘军到东兴指挥抗击台风“海鸥”工作
- ·中国画小品三人展东兴开展
- ·东兴中学教师到东兴市气象局参观学习
- ·东兴边检站官兵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
- ·进一步促进东兴市开放型经济发展的举措
- ·江平镇掀起“美丽家园·清洁乡村”环境整治热潮
- ·东兴电子商务步入发展新常态
- ·通过东兴口岸出入境旅游的人数剧增
- ·2015京族“哈节”盛大开幕
- ·东兴市体育馆和游泳馆建设进展顺利
- ·广西东兴边检站与驻地海关开展查缉工作经验交流
- ·东兴江平古镇
- ·东兴市确保优抚政策全面落实
- ·2014广西“百业东兴杯”器乐比赛选手-项妤
- ·农行东兴支行帮助贫困儿童度寒冬
- ·东兴市江平工业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 ·东兴恢复边境游异地办证游客倍增
- ·中国桂林—越南下龙黄金旅游线跨境自驾游开通
- ·2014广西“百业东兴杯”器乐比赛选手-刘滢
- ·东兴出入境接待大厅简介
- ·江平镇“三结合”打造广西生态名镇
- ·东兴边检站18名官兵无偿献血6800毫升
- ·东兴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三镇调研
- ·东兴市锦绣华庭
- ·东兴凭身份证几分钟即可办理赴越南旅游
- ·东兴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61家
- ·策马踏浪 尽显英姿——2015广西马术锦标赛东兴金滩站开赛
- ·2014广西“百业东兴杯”器乐比赛选手-刘富全
- ·东兴口岸年度进口木薯淀粉首破百万吨
守望京族文化的根脉——记东兴市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主任苏维芳
放眼八桂大地,民族团结之花处处绽放,民族进步之歌格外嘹亮。在自治区党委、政府带领下,全区各族人民共同谱写出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边疆巩固安宁的壮丽新篇。今日起,本报开设专栏,陆续对我区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亮点及我区民族优秀历史文化进行宣传报道,敬请读者垂注。
种花养鸟、含饴弄孙,这是一般人退休后的快乐生活。但在东兴市京族三岛,却有这么一位老人,放弃了城市安逸的生活,回到家乡,十年如一日,或奔走京族群众居住的村屯,收集资料;或日夜伏案疾书,将京族字喃翻译成汉字。他就是东兴市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主任苏维芳,一位为京族文化传承不遗余力的老者。
年届七旬的苏维芳,是东兴市土生土长的京族人。2000年,报纸上一篇题为《救救京族字喃,留住京族文化》的文章让他深受触动,并对逐渐流失的京族传统文化忧心忡忡。
字喃是京族人民在15世纪参照汉字创制的本民族文字。苏维芳走访发现,随着时代变迁,使用字喃的人越来越少,京族三岛仅有7个人懂字喃,而且都是年近90岁的老者。
“现在年轻人不学习字喃,要是再不抢救,字喃恐怕就要失传,京族的传统文化也将随之流失!”苏维芳萌生了抢救字喃,抢救京族传统文化的想法。
2002年,退休后的苏维芳和老伴一起离开城市,搬回老家,在没有任何资金扶持的情况下,每月拿出退休工资1000元作为采访、收集和复印等活动经费,与时间赛跑,抢救字喃。
翻山越岭,走村串屯,10多年间,这位老人每天醉心于收集、整理字喃工作,京族三岛和其他京族散居村落都留下了他的足迹。期间,他走访了包括民间歌手、宗教从业人员在内的200多位京族老人,收集了民间书籍和诗歌等大量第一手材料,并对它们逐字翻译成汉字。2009年,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成立,苏维芳担任主任,之后他又四处奔走,筹集中心的活动经费和京族文化书籍的出版费用。
除了收集、整理、翻译字喃,苏维芳还创办培训班,把传承字喃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
2003年,苏维芳与村里经济能人商量,由对方提供场地,并出资10多万元,建起教室、歌堂、文艺舞台等设施,为当地各种文化培训提供场所。在此基础上,苏维芳办起“字喃京语”培训班,并亲自上课。经过数年努力,目前已培训了数百名京族青少年,“最小的8岁,都能熟练读写字喃了。”
作为村里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苏维芳还把京族传统文化与青少年教育结合起来,配合京族学校编写京族乡土教材,并与学校商议开设了“京族字喃京语”课程,进行“双语教学”。
哈节是京族人民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为了把这一古老的民间活动传承下去,苏维芳也倾注了大量心血。每一年,他都乐此不疲坚持参加4个村的哈节活动,并担任文化指导。在深入京族三岛和红坎等4个“哈亭”(京族人民祀祖、祭神和民间娱乐的公众场所)调研,搜集各个“哈亭”的祭文、文献资料后,他还编写和翻译形成了《京族哈节文献汇编》《京族哈节》等书籍和文章。
即便是身体已不如从前,苏维芳仍坚持工作。2012年初,为争取时间早日完成翻译京族传统长篇叙事诗《金云翘传》,他连续工作至深夜,血压升高晕倒,数次被送去医院住院治疗。
锲而不舍的努力结出了累累硕果。10多年来,苏维芳举办了各种培训班13期共500多人次,出版了10多本共100多万字的京族文化书籍,引起国内外研究京族文化专家的重视。
2012年,苏维芳荣获全区少数民族古籍工作先进个人称号。2013年、2014年,他还先后获得了自治区第七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和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现在,苏维芳仍笔耕不辍,在将4本字喃传统民歌集翻译成汉字同时,还筹划编撰1本京族字喃大字典。“我要让京族的文字代代传承下去,把京族文化的根脉留住!”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