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城港站运输工作成绩显著
- ·防城港市档案局电话
- ·防城港市热烈欢迎越南代表团入境
- ·园林工人为花草树木“理发”
- ·防城港核电项目部荣获惩防体系建设先进单位
- ·防城港港口桃花湖公园建设工程加快
- ·东兴凯越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
- ·提供“保姆式”服务 拉动经济大发展
- ·防城港北站至北海列车旅客增长一倍
- ·“就业保险”让失地失海农民无忧
- ·东兴进境种苗指定口岸已有19批景观树进境
- ·台风“鲸鱼”偏离原有预报路线 登陆越南几率增大
- ·防城港野人谷魅力四射
- ·防城港市反贪工作业绩不俗
- ·防城港加快发展海洋渔业 助推边海经济带建设
- ·阴雨天要来了
- ·防城区入选全国最佳生态宜居旅游名区
- ·防城35千伏主网实现环网供电
- ·防城港“加快防城港支线机场规划建设和边境旅游发展”
- ·防城港边海经济带蓝图绘就
- ·防城港高铁动车4月10起将调整运行时刻表
- ·市人大常委会党组中心组组织专题学习
- ·防城港防城区中越友好村屯边民——你来我往情谊深
- ·16岁少年突患白血病 全校师生捐款献爱心
- ·“拈花惹草”闯出绿色富民路
- ·防城港市正式开通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
- ·养鹅带领引导群众致富
- ·中越两国青年齐聚中越界河——北仑河对歌联欢
- ·防城港防城区政协办公室电话
- ·防城港恒泰酒店电话
防城港促就业 保民生 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方针
今年以来,我市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的方针,以满足广大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采取有效措施,突出“完善就业平台、优化就业环境、提升就业能力”三个重点环节,大力推进更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广大劳动者充分就业、及时就业、稳定就业。
截至今年11月,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4991人,超额完成自治区和市政府下达的年度任务;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988人,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09.78%;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293人,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17.2%;农村劳动力新增转移就业18250人,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的114.06%,完成市政府下达任务的101.39%。
完善就业平台推动城乡共同发展
——加强基层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市人社局按服务有标准、业务有流程、管理有台账、效能有评估这“四有”要求,为城乡劳动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今年以来,全市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免费向农民工提供优质公共就业服务5000多人次,并通过“内引外联”和定期每月28日全市联动举办招聘会,为农民工搭建就业平台。共举办各类招聘洽谈会12场,进场企业达256家(次),提供岗位6000余个,达成就业意向2800余人。
——建立“三级”就业信息平台。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全市的就业信息平台,完善公共招聘网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网上招聘。据统计,今年以来共举办网上招聘会10多场次,提供就业岗位6000多个,共有1228人在网上成功就业。
——充分发挥市场招聘的主桥梁作用。今年以来,我市定期举办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全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举办现场招聘活动50多场,招聘企业累计达320多家,提供就业岗位19000多个,进场应聘人员30000多人次,本地企业吸纳农村劳动者就业4300多人,跨地区组织劳务输出5100多人。
——开展送岗位信息进校园活动。积极举办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校园网络招聘会。截至目前,已走访调查60家企业。据统计,企业用工总数为18674人,空岗1776个,并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岗位信息发布,为各类求职者提供就业平台。
优化就业环境 拓展公共服务功能
——加大扶持力度,确保就业公平。我市积极落实政策,促进被征地农民就业。今年以来,督促用地企业安置被征地农民实现就业456人。同时,以钢铁、核电、金川等重大项目建设为拉动,以政策扶持为牵引,双带双促,率先开创全区被征地工作“三个首创”。
——实行就业援助,多渠道实现就业再就业。大力开发社会管理和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科技等领域服务岗位,安置困难人员就业293人。加强就业指导和职业介绍,多渠道实现就业再就业。开展实施特困毕业生就业援助计划,对“双困高校毕业生”建立特别档案,解决其就业问题。
——坚持服务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加强校企对接,引导企业到市内外职业、技工院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以定岗实习、委托培训及联合招生等方式,为企业引进技工人才。今年以来,帮助中一重工、中冶十九、盛隆公司等企业与学校建立起用人用工合作关系,并引进各类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1000多名,有力地解决了企业技工紧缺的问题。
——大胆探索,为试验区发展服务。争取自治区给予东兴开发开放试验区特殊的涉外劳务政策,探索合法入境并持有“临时居留证明”的越南籍劳务人员,起草了《东兴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境外边民劳务管理暂行办法》,为试验区的经济发展服务。
——提高服务水平,营造和谐就业氛围。加强和有关部门联系,畅通企业、社团和相关事业单位之间的信息渠道,逐步建立并完善促进劳动者就业的长效机制。2013年,回到我市报到的防城港籍高校毕业生总数约为2221人,全市毕业生实现就业人数1983人,达9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