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族哈节期间游客突破3万人次
- ·唱哈节的来源
- ·哈节,哈节是京族人民的传统节日
- ·从东兴京族看不同民族的七夕情人节
- ·东兴京族
- ·京族文化艺术 京族民族曲艺 京族民族乐器
- ·三月三
- ·京族哈亭的结构、特点、建造过程?
- ·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 ·唐小媛——独弦琴手奥运宝贝京族女孩
- ·京族竹杠舞 也叫跳竹杠舞
- ·京族教育
- ·京族,踩高跷的捕鱼人
- ·京族哈节活动时间
- ·《过桥风吹》京族民歌
- ·程万琦
- ·传统节日
- ·京族的族称族源
- ·哈节 京族哈节
- ·京族哈节简介
- ·东兴传统风俗习惯
- ·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京族文化——访哈节传承人罗周文
- ·独弦琴成京族文化符号
- ·跳天灯
- ·京族文化的民族性海洋性特色
- ·莫运朝
- ·黎屹松 成为京族族史上首位荣誉村民
- ·苏海珍——京族独弦琴传人
- ·京族后神
- ·京族哈节—歌声传情 “缘分”天注定
七旬老人杨俊亭自学改良独弦琴 免费开班授课
www.bianguan.net 2013-5-6 10:02:02 习俗/名人专栏:客服中心
在天津市河东区丰瑞里小区,住着这样一位能人,他自学多种乐器,唯独钟爱独弦琴,一根琴弦就能弹奏出各种旋律。为将这种有千余年历史的乐器传承下去,他自学改良独弦琴,还免费开班授课。
他名叫杨俊亭,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七旬老人。退休后的杨大爷在街道里组织了个艺术团,20余名老人吹吹打打,每天忙得不亦乐乎。5年前,邻居家的一个孩子考入了天津音乐学院,见老人这么喜欢民族乐器,便把自己的独弦琴送给了他。而这也是大爷第一次接触独弦琴,一根琴弦能演奏出怎样的音乐,顿时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经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杨大爷这才了解到,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弹弦乐器,早在唐代就有了制琴的记载。对独弦琴一窍不通的杨大爷,花了近一周的时间,用食指不停地拨弄琴弦,听每个部位发出不同的音,然后用试音笛定音,并在琴箱上做了标记。
参透了独弦琴的基本操作技巧后,杨大爷又开始琢磨着如何改良这个大家伙。“别看只有一根弦,长近1.5米的音箱特别笨重”,杨大爷边说边拎出了十几个细长的木制箱子。打开一看,记者这才发里面暗藏玄机,竟是一把把小型的独弦琴。“按比例缩小,采取了轻便的材质,把定音箱放在了不碍事儿的位置”,杨大爷说,经过反反复复地画图、选材、调试音阶,第一把独弦琴花了4个月才做成功。如今,跟杨大爷学习民族乐器的孩子越来越多,老人总会向大家传授有关独弦琴的历史和演奏技巧。(记者 郝颖 实习生 常鹏)
他名叫杨俊亭,已是一位白发苍苍的七旬老人。退休后的杨大爷在街道里组织了个艺术团,20余名老人吹吹打打,每天忙得不亦乐乎。5年前,邻居家的一个孩子考入了天津音乐学院,见老人这么喜欢民族乐器,便把自己的独弦琴送给了他。而这也是大爷第一次接触独弦琴,一根琴弦能演奏出怎样的音乐,顿时勾起了他的好奇心。
经过查阅相关的资料,杨大爷这才了解到,独弦琴是京族特有的弹弦乐器,早在唐代就有了制琴的记载。对独弦琴一窍不通的杨大爷,花了近一周的时间,用食指不停地拨弄琴弦,听每个部位发出不同的音,然后用试音笛定音,并在琴箱上做了标记。
参透了独弦琴的基本操作技巧后,杨大爷又开始琢磨着如何改良这个大家伙。“别看只有一根弦,长近1.5米的音箱特别笨重”,杨大爷边说边拎出了十几个细长的木制箱子。打开一看,记者这才发里面暗藏玄机,竟是一把把小型的独弦琴。“按比例缩小,采取了轻便的材质,把定音箱放在了不碍事儿的位置”,杨大爷说,经过反反复复地画图、选材、调试音阶,第一把独弦琴花了4个月才做成功。如今,跟杨大爷学习民族乐器的孩子越来越多,老人总会向大家传授有关独弦琴的历史和演奏技巧。(记者 郝颖 实习生 常鹏)
今日热点
本文来源于:每日新报,如有侵权请联系:客服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