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防城港春耕生产进度明显加快
- ·推进城镇化 减轻贫困化
- ·防城港市民又添一好去处——西湾红沙环生态海堤
- ·防城港三景区现公共自行车租赁站
- ·虎踪豹影再现十万大山
- ·昔日荒山野岭 今日鸡鸣果香
- ·“6.8”跨国拐卖儿童案二审控辩双方意见分歧大
- ·防城港男子酒驾醉卧路边被记12分罚1000元
- ·防城港龙马明珠景区主体雕塑完工
- ·2013年白浪滩比基尼大赛即将开启!
- ·防城边检站开展处置口岸群体性事件演练
- ·防城港出现“购房退税”骗局,市民需谨防上当受骗
- ·防城港利用红树林缸养青蟹收入可观
- ·广西代表团在越南芒街市参观考察
- ·关于两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的通报
- ·市人大召开“十百千”项目建设监督工作动员汇报会
- ·两城区查获35吨“早产”化肥
- ·防城口岸铜矿砂进口量增长两成
- ·防城港市信访局电话
- ·我们在老挝当“奈库”
- ·防城港重大项目拉动投资快速发展
- ·广西防城港追悼殉职交警 事发前曾计划家庭旅游
- ·受“彩虹”搅局,“十一”黄金周防城港共接待游客76.8万人次, 旅游收入4.03亿元
- ·防城港一季度旅游收入超6亿元
- ·新版“小岗村”现身广西防城港市
- ·防城港市4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获授牌
- ·防城港多项措施助推第三产业发展
- ·防城港怪石滩——爱浪泼洒怪石滩
- ·防城港市民办幼儿园设置的基本条件
- ·防城区里火边民互市贸易点火热
城市亮丽的名片
——防城港市努力打造“海洋文化名市”纪实
□ 本报记者 梁文淑
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海洋文化诗书苑、博物馆、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交相辉映,如明珠璀璨,为城市文化增添新的色彩。
目前,每天大约有上万人在北部湾海洋文化公园、仙人山公园、白鹭公园等休闲游玩。
桃花湾广场、仙人山公园、街道社区的夜晚,处处舞影歌声,快乐的气息随晚风荡漾。
不久前,新建成的防城港市文化艺术中心,举办了大型交响乐团演出,市民们在家门口领略了高雅文化艺术的魅力。
……
防城港市,一座年轻的沿海沿边城市。近年来,立足于深厚的文化资源,锲而不舍地朝着“海洋文化名市”的目标而努力奋斗,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市委书记刘正东曾经指出:一个城市,没有绿色就没有生机,没有碧水就没有灵气,没有特色就没有品位,没有文化就没有魅力。“海洋文化名市”的主题特色,就是防城港丰厚的海洋历史文化、独特的海洋民族文化、浓郁的东盟边关文化、美丽的山海生态文化,我们就是要把这些特色内涵挖掘出来,将防城港打造成为富有北部湾特色的海洋文化名市。
围绕“打造海洋文化名市”目标,防城港市重点做好四篇文章。
全力以赴推进文化海湾城市建设。改善城市交通基础,建设防城港通往南宁的高速铁路和通往南宁、钦州、崇左和东兴的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南宁机场经十万大山到东兴的高速公路和防城港机场。突出“城在海中、海在城中”的地理优势,按照海洋城市的风格,打造全海景的生态海湾城市,加强绿化、美化、亮化,打造国家园林城市。建立健全城市文化载体,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海洋文化博物馆、图书馆、科技馆、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档案馆、城市规划馆、老干部活动中心、体育中心,逐步完善城市功能。加快步伐建设海洋文化特色的主题公园,包括伏波文化公园、海洋诗词碑林、白鹭公园、仙人山公园等,努力把文化特色体现在城市的构架、颜色、符号、氛围中。
深入挖掘提炼海洋特色文化。加紧打造一批长演不衰的舞台艺术精品,比如京族音乐剧《过桥风吹》、《梦幻北部湾》海上实景演出,创作拍摄《十万大山的女人》等影视作品。精心组织系列文化节庆活动,提升传统的国际海上龙舟节、京族哈节、十万大山森林旅游节、金花茶节等一系列民俗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中越边境文化交流。上思金花茶观赏园、簕山古渔村观潮节分别荣获全国旅游示范点和中国最佳自然生态旅游节称号。弘扬传统文化,按“修旧如旧”原则,开发维修古镇古街、名人故居、古运河和古战场遗址。京族独弦琴弹奏艺术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白龙古炮台群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发展“上山、下海、出国”特色旅游。旅游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旅游搭台,文化唱戏,是推动文化繁荣的路子。
防城港市突出阳光沙滩、碧海蓝天、京族文化、长寿之乡、边关风情的特点,开发一湾两岛(珍珠湾和江山半岛、京岛)重点把十里金滩、十里白浪滩建设成东盟国际风情旅游天堂、会议度假休闲中心,发展海上农家乐等。开发“中国氧都”十万大山等山区游,彰显“中国白鹭之乡”、“世界四大红树林保护示范区”、世界唯一“金花茶自然保护区”品牌,推动皇袍山森林乐园、屏风雨林公园、聪皇沟景区、红沙群岛景区、北仑河源头景区以及九龙潭、野人谷、北仑河源头等漂流景区差异化发展,培育发展长寿休闲养生产业,大力创建更多国家AAAA级景区,突出开发跨境旅游。
搞好文化惠民工程。加快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步伐,在农村全面完成村级文化基础设施“十六有”标准化改造,让老百姓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让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更加健康、更有品位、更有尊严,打造宜居、宜业、宜学、宜游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