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兴粮食局
- ·东兴集中整治“僵尸车”
- ·东兴市实施“2013年国培计划置换脱产研修项目”
- ·东兴市部署推进精准识别建档立卡工作
- ·东兴市社会保险验证变更注销表格
- ·东兴市成德国际贸易广场
- ·东兴路政执法大队宣传爱路护路
- ·2015年前7月东兴口岸出入境旅客超350万
- ·东兴市体育馆、游泳馆内场装饰首亮相!市民将添运动好去处
- ·守望京族文化的根脉——记东兴市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主任苏维芳
- ·东兴市交东村倾力打造海鸭蛋特色品牌
- ·东兴市工商局推行商事登记制度改革
- ·东兴市国家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
- ·胡伟到广西东兴调研反走私工作
- ·东兴市绩效考评工作稳步推进
- ·东兴市科协抓好农村适用技术培训
- ·东兴试验区基本情况与未来展望
- ·东兴边境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主要职责
- ·受台风影响全市纳税申报期限顺延3天
- ·中越青年大联欢活动现场花絮
- ·东兴广播电视中心2012年工作获表彰
- ·东兴金冠艺术幼儿园
- ·东兴:中越边境“特区”试验显效 个人跨境人民币结算量猛增
- ·东兴举办精细化管理专题知识讲座
- ·东兴边境旅游呈现“井喷式”态势!
- ·农行东兴江平支行人民币各项存款增长拔头筹
- ·东兴市发布5万条消防安全知识短信
- ·中越双方代表在东兴开展系列参观活动
- ·东兴交警大队春运护航忙
- ·广西东兴:老战士作缅怀先烈党史教育
东兴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六年居广西第一
2013年,东兴市紧紧围绕建设“开放繁荣文明和谐试验区”目标,扎实推进农业农村各项工作,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三农”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农业持续稳定增长。2013年,粮食生产总量2.46吨,完成目标任务101%,全市粮食实现五连增;农林渔牧总产值连年增长, 2013年总产值20.5亿元,增长6.8%。农民人均纯收入10542元,增长13.8%,连续六年居全区第一。
特色优势产业成效突出。打造“红姑娘”红薯、皇帝橘、兰花、石斛等特色种植业,创农业品牌,农业明显增效,2013年特色种植业总产值达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3/4以上。特色养殖业有林下养鸡、红树林蛋鸭养殖等,总量稳中有升,2013年,全年水产养殖面积达78345亩,水产品总产量实现12万吨,总产值13.3亿元,增长8%。林下经济发展壮大,2013年以来,全市发展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加工、林下旅游等面积7.88万亩,共收入9000万元以上,共惠及林农3.4万人,建成初具规模的河洲顺泽花卉种植基地等8个;建成林下初具规模的鑫祥野生动物养殖等基地15个。
休闲农业经济繁荣发展。以“农家乐”、“渔家乐”、“林家乐”等特色乡村生态休闲农业旅游为重点,建设平丰村雨林红石谷景区、五一生态休闲旅游等休闲农业景点及“农家乐”、“渔家乐”、“林家乐”等休闲农业景点38个,农民从业人数达1万多人,带动农户3500多户,有效推动了农村经济新增长,增加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程度提高。2013年,涌现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以及万元村屯和示范户。全市累计发展专业合作社65家,新增10家,发展一定规模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10多家,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家。全市发展科技致富示范户150户。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由2011年的36.6%提高到2013年46.13%,年均增长5%。
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迅猛。以培育龙头企业为抓手,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等发展模式,把基地建设与产品加工联系起来,完善产业链,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农企双赢,推动农业产业化上水平。东成农副产品加工厂等18家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13年完成产值28.8亿元,增长23.2%。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2013来,全市整合资金投入3.5亿元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持。全市各村组水泥路250多条,里程达3000多公里,实现个个行政村通水泥路;建农村安全人饮工程120处,解决人饮困难3万人;推进一批水利项目建设,完成三面光渠道200多公里,改善农田灌溉面积9300亩;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283户。全市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工作走在全区前列,23个行政村建成集中式生活污水处理站,农村基础设施及村容村貌得到全面改善。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村清产核资工作通过自治区验收。村级“五化十有”基础设施项目基本完成,“农事村办”受理事项办结率达到98%以上。
“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通过开展政策宣传、走访农户、整治村庄环境、建设长效机制等工作,扎实推进清洁乡村活动的开展,一个覆盖全市的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机制基本形成,村屯突出环境问题得到整治,村容村貌、环境质量逐步改善。
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万元。全面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培训农民3万多人,占全市劳动农民的1/2,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引导边民参与互市贸易、旅游服务等,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流转承包经营、家庭种养等增加收入;整合并投入扶贫资金2000多万元,扶持3000贫困人口发展生产,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达5792人,全市享受农村低保的对象共14265人,发放低保金16.0885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