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京族哈节是什么时候?
- ·京族与越南的关系?
- ·京族民族服饰
- ·京族掷木叶
- ·京族哈亭的结构、特点、建造过程?
- ·京族舞蹈—对唱情歌对花屐
- ·京族,踩高跷的捕鱼人
- ·京族的婚恋习俗
- ·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 ·东兴京族风土人情
- ·陈伟东
- ·京族《采茶摸螺舞》民歌
- ·2011年京族哈节活动安排
- ·莫运朝
- ·黎屹松 成为京族族史上首位荣誉村民
- ·京族人的生活:京族渔民独特捕鱼
- ·李拔群
- ·京族,澫尾、巫头、山心,京族聚居地
- ·京族美食 京族小吃 京族美食大全 京族礼仪食俗
- ·京族的宗教集神谱
- ·京族有多少人?
- ·京族文化艺术 京族民族曲艺 京族民族乐器
- ·谢启清
- ·传统节日
- ·京族美女令人惊艳
- ·京族的族称族源
- ·东兴京族哈节
- ·京族社会经济 京族渔业生产
- ·希望更多的人了解京族文化——访哈节传承人罗周文
- ·东兴石雕
京族建筑
从1511年起,京族人民陆续来到三岛,至20世纪40年代止的这段漫长历史里,他们世世代代过着艰苦而又凄凉的贫困生活。他们的居住条件是非常原始、简陋的。
栏栅屋京族家家户户都寄身于荒滩乱林之中。住房都是粗陋不堪的草庐茅舍,墙壁以粗糙的木条和竹片编织,有的再糊上一层泥巴,或用竹篾夹茅草、稻草等作墙壁;屋顶盖以茅草、树枝叶或稻草(也有极少数人家盖瓦片的)。为了防风吹塌,屋顶还压以砖块或石块。屋朵四角以六寸至一尺高的木墩(多是苦楝木)或竹作柱(也有直接以石头作柱墩的);再在柱墩上横直交叉地架以木条和粗竹片,上面又铺以粗制的竹席或草垫,这就是草庐的“地板”了。屋内以竹片或木皮间隔成三个小间。老人住正间,后生住左侧间和右侧间。这种“草庐芭舍”,京家称之为“栏栅屋”。它带有百越“干阑”式建筑的古文化积淀,然而因陋就简,“地板”上面住人,“地板”正面就是鸡、鸭、鹅等家禽栖息的地方了。
石条瓦房从50年代始,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京族的起居条件发生了根本的改善和变化。这种变化的明显标志就是代之而起的“石条瓦房”的普遍出现。现存无论你走到哪里,都可以见到一座一座独立的,以长方形(每块石条约长0.75米,阔0.25米高0.20米)的淡褐色石条砌成的住宅。这种独立式的单座居室内,都约定俗成地用条石或竹片木棉之类,分隔为左、中、右三个单间。单间的面前都留出较宽敞的过道,过道自左向右贯通全屋。
家私杂物如凳桌以及工具等,都置放在过道的墙脚边。正中的一间就是“正厅”,俗称“堂屋”;其正壁上安置着神龛,俗谓“公棚”。正厅除了节日用以祭神之外,平坦又是接待客人以及吃饭、饮茶、谈天的地方,是兼作“客厅”之用的。左、右二间是卧室或厨房;如果家庭人口较多(如子女均未结婚成家等),则左、右二间都用作宿舍,厨房就另外附建在左边或右边的山墙脚边。为了照顾老人,子女就住于接近厨房边的那个隔间,距厨房远的那个隔间就让老辈人住。
由于海边风沙频繁,京家人还在屋顶脊及瓦行之间压置着一块连接一块的石块或砖头。这种别具一格的石条作砖墙、独立成座、屋顶以砖石相压的居家建筑,构成了京族地区的建房民俗特色。